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2021年,我国立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工作,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021年的立法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作出修改,对坚持党的领导作出明确规定,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制度,加强对代表依法履职的支持和保障,完善机制提高大会议事质量和效率。目前正在审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等。
2021年人大立法主导作用不断加强。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订。通过“决定+修法”的形式,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要之举,为坚决防范、制止和惩治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这一根本原则,提供了制度保障。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该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监察官法对监察官履职原则、监察官的法定职责、履行的义务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监察官法的实施对坚持和加强党对监察工作领导以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夯实基础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正式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明确,国家在海南岛全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该法的实施赋予了海南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该法第十条规定,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规定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就贸易、投资及相关管理活动制定法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实施。该法的施行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彰显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意志和决心。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通过立法来促进乡村振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也是一部全面指导和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乡村振兴促进法将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纳入法治保障,同时在基本农田保护方面规定国家严格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要求各省区市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针对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减少的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也作出了积极回应,该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优化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发展布局,按照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安排村庄布局,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保护乡村传统村落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数据已成为新兴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加强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不仅关乎每个人、每个组织的利益,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必须全方位保护其安全。
2021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该部法律确立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建立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数据安全审查等基本制度,并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是我国首部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立法。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产权创新制度。目前,一些网络平台通过自身营造的网络生态系统,将网络公共空间的数据当作一种私权,不利于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因此,数据安全法明确提出“国家保护个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这里的“权益”指公民和法人受法律保护的与数据有关的权利和利益。在个人和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依法推动数据合理有效利用和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共8章74条,以严密的制度、严格的标准、严厉的责任,构建了权责明确、保护有效、利用规范的个人信息处理和保护制度规则。该法对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进行了明确界定,充分彰显了“告知-同意”的核心原则,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不得误导、欺诈、胁迫等。针对社会反映突出的“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有利于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及时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堤坝。
除此之外,12月20日,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也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在提升对科技人员激励水平、减轻科技人员事务性负担等方面增加了一系列规定,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保障高品质生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在今年立法工作中更加凸显。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有关方面起草的法律草案有12件,较短时间内出台反食品浪费法,提请审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用“小快灵”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不仅关乎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文件精神,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家庭教育促进法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在促进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营利性教育培训。
医师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尊医重卫,不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时,更应成为全社会的常态。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医师法共计7章67条,将为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该法规定,医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2021年,多部和军人权益保护的法律相继出台。2021年1月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对退役军人的抚恤优待、服务管理、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8月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军人的荣誉和名誉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诋毁、贬损军人的荣誉,侮辱、诽谤军人的名誉。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就要充分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完善涉外法律体系,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涉外事务日益复杂,加快推进涉外立法,不断完善涉外法律体系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该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陆地国界法明确指出,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中国坚持平等互信、友好协商的原则,通过谈判和陆地邻国处理国界及相关事务,妥善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陆地国界法的出台为我边防部队今后在处理相关事务时提供了充分的法理基础,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态度。
除陆地国界,如何保障我国海上权益同样也备受关注。2021年9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海上交通安全法从事前制度规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完善制度设计,全方位落实安全管理要求。该法还对各类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明确了民事纠纷仲裁程序;规定了渔船海上交通事故管理责任和调查处理机制,提出了做好涉港澳船舶海上交通管理的办法。该法第八十一条规定,海上交通事故根据造成的损害后果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第八十二条明确,特别重大海上交通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参与或者配合开展调查工作。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和实施,将有利于依法反制一些外国国家和组织对我国的遏制打压,有力打击境外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嚣张行径,有效提升我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法治能力,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人大网等
文稿统筹:赵晓明 谢思琪
监制:汪银平
审核:王治国 高斌





